柚子小说 - 言情小说 - 状元是我儿砸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8

分卷阅读28

    黎清:“……”早就知道不可能这般简单。尽管去查,全村的人都可以证明。

“你们在县城住上一晚,等待明日的结果,退堂。”苏徐宁说完,便甩袖背手去了内堂。

几个人出了县衙,黎清道:“实在是太抱歉了,本就是农忙时节,却将各位困在了县城里,今日便劳烦各位住到客栈了,吃食和住店的钱都由我出,请不要推辞,这是我应该做的,待回去之后,黎清带着云及登门道谢。”

“无事,无事,秧田里早就是一片新绿,我们不经常来县城,这次是借了姜家小娘子的光呢,你们说是不是?”孙二叔将扁担杵在地上,敲出了几声闷响,笑说道。

“是啊,是啊,一会儿我在这城里好好逛逛。”几人随声附和道。

姜奎本来不愿意让黎清出钱,但想到身后几人家里也不是很富,便罢了这个念头。只是黎清便要大出血了。王洪氏在一旁拉着黎清说这个钱要平摊,黎清不干。

“洪jiejie不要再拉扯了,此事本就因我而起,你们家礼越跟着受了苦,我还没来得及赔礼道歉呢。”

听了这话,王洪氏压低声音说道:“哎哟,可别说那些听不得的话,你我两家说什么三家话?倒见外了。”

无奈,这钱便由黎清出了,左右不过一两银子的事儿。

翌日,苏徐宁传他们过去问话,想来已经是查清此事了。

最后,张三和张六两人挨了十鞭,被扔进了大牢里,嚼干草。

黎清亲自看着执鞭的,那鞭子带着倒刺,打在身上能刮起血rou来,十鞭下去,两个混子都成了血人。苏徐宁叫人把这两人拖了下去,也不给治。

看来,这两人活不成了。黎清心里只有一个念头,活该!

黎清出了县衙,觉得天都是蓝的,虽然,这天本来就是蓝色的。王洪氏激动的拉着黎清的手,说:“这下好了,村子里的混混没了,看谁还敢对你家不利?”

第29章云及上村学

回到十里塘村之后的几天,黎清一直在给云及做修复。他还那么小,黎清怕他被药给害了。认真观察过后发现,云及和平日里并没有什么两样,黎清和姜氏才把心放进了肚子里。

随后黎清带着云及和自家地里出产的东西,以及在邻居王家买的鸡蛋挨家挨户的走访。倒是与村里的人混了个熟脸。

别看大家都在一个村子里,古人大多数都是关起门来过日子。不过是逢年节祭祀丧俗聚集在一起做个仪式,平日里都是各过各的。

而且他们有很强的地盘儿意识,什么你家越过了边界石头采了我家的菜,或者你家的鸡吃了我家土地的粮,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都得骂上一天。结果几天之后又和好如初,大家相见了也不脸红。

黎清从最开始惊奇,到后来见怪不怪了,实在是太习惯了。

转眼就是五月,一切都忙完了,黎清和姜氏准备将云及送到村学里去。

天齐从高层到底层,分别设置了国子监、州学、县学和村学。天齐有个成文的规定,凡事四品官员的子孙可以直接入太学学习,四品官员之下七品官员之上入州学,七品之下至布衣均从村学开始,逐级而上。

这可以保障最高统治者的利益,又能够一定程度上让下层百姓参与上层的统治,随时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。

上层人参加科考很是容易,因为他们起点高。

云及是农家子,虽然父亲是秀才,但也没摆脱户口身份,所以是平民学子,未来只能一步一步来。这就要看他的造化了。

从普通学子到秀才共参加三次考试。考试均在县里进行,分别是县试、府试和院试。三次考试均通过,便可以被称为秀才,秀才可入县学学习。因为考试名额有限,往往需要夫子推荐。这就是为什么黎有良千方百计的要把姜汤臣挤下去的缘故。

随后考试便不再进行名额限制和推荐,须得依靠自己的能力,在考场上厮杀。杀过千军万马,跻身乡试之后的举人行列,可入州学。

州学学子需要参加会试,成功之后称为贡生,可入太学。

太学亦称为国子监,现在大多数都称太学为国子监。国子监学期满了之后,择优参加殿试,殿试排名之后,选出优秀选手,成为天子的门生。

考试不限制年龄,不限制户籍。当然每个地方的录取名额实际上是不同的。

天齐十二州,加上都城上京,可算十三个州。因为地域缘故,南方山水丰饶之地,总是出大家文人。每次的殿试三甲都被南方人包揽了,这让北方人如何自处?

所以为了南北平衡,南方的录取名额是少于北方的,并且按照规定每次考试的状元南北轮流来。甭管你文采和政解有多厉害,轮到北方人,南方人只能屈居第二或者第三。但是偶尔还是有破例,毕竟民怨民愤朝廷还是要掂量的。很不幸的是,姜家在锦州蜀地,典型的南方居民。

这就导致每年都有南方的某些可怜举子偷偷摸摸的花钱改户籍,希望博得更大的几率入选。

朝廷在明面上是禁止此类事情的,所以事情一旦败露,轻者禁考,重者丢命。

天齐还有除了官学之外的的办学方式——私塾和书院。

私塾先生是有点学问的人自己开办的私人教学之地。有大学问又有钱的人一般开办书院,例如蜀地的洛阳书院,便是大儒洛鸿运开办的,每年去拜学的青衣数不胜数。

姜家三口来到村学,村学是县府库掏钱建造的,有专门授课的屋子,午休的屋子,吃饭的屋子,还有夫子居住的地方。

村学当然不是十里塘村一家的,在这个人口刚刚开始繁茂的时代,一个村子里最多就二三十来个娃子,其中还有部分是女子。也不是每家每户都能够送的起孩子读书的。所以一个村子里真正上学的人并不多。

所以村学实际上十块田村,大叶柏村和十里塘村的共同学校。

在里面的读书孩子也不过三十来个。然后又有很多人识得几个字家里便送不起学堂了,人数一天天的减少。到最后村学里最多剩下十几个人。

村学里有两名夫子,一是姜奎的儿子姜晓辉,二是一位孤寡夫子樗里疾。姜晓辉是仁孝二十九年的秀才,因为边境动荡的缘故,暂停了科考取士,姜晓辉才没能进一步发展。等动荡过了,恢复科考取士之后,他又没有动力了,索性便留在村学里教书,平日里教一些基础,如句读什么的。

而那位和战国时秦孝公庶子同名同姓的夫子,则是学识渊博的大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