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37
说道。“……”张元,心想,还真是谢谢您嘞,把我看的这么透。“王伯伯,我想注册几个网址,想请您帮我打理维护,当然不白干,维护费什么的我这边出。”张元公事公办道。“就这事啊,行,小事一桩,我帮你打理,维护费什么的不用给,王伯伯还差你这点钱么,再说了,你这不是看不起你王伯伯吗?”“额……那以后网站的收益给您分几成?”张元小心翼翼道。“你这小妮子,事情都没办呢,就想着分成了,不用给钱,以后赚钱了给你王伯伯我多送点好吃的就行,诶,对了,那个你mama晒的那个花生还有吗?”王大志真的是资深的吃货一枚,三句不离吃的。“额,刚晒好一些,我明天给您寄一些过去?”“好啊好啊,那多寄一点啊,你都不知道,上次寄过来的花生,我那老大来我这吃了一次后,就连吃带拿的,都没剩多少了,打又打不过他,哎呀,我那个气啊!”王大志在电话那头一拍大腿,语气哀怨道,“这次,你给多寄点啊。”“……(**||)”张元是一脸的省略号加一脑袋的黑线。“好……好吧,那王伯伯,我挂了?”张元小声询问道。“好好好,挂了挂了,你早点睡觉去。”张元挂完电话,就兴冲冲的把能想到的几个域名都注册了,时间就是金钱嘛。弄好之后,张元去厕所洗把脸,顺便看下张小弟有没有踢被子,就放心的去睡觉了。自从张元把那俩土豪的钱还回去之后,张元的桌面就时不时的出现一瓶水,有时是两瓶水。现在的天气虽然也是中午还是热,但是张元都不喝冰水了,找个机会和他们说了之后,倒是没再送了,让张元心里大呼了一口气,应该早点说才好的。这个年代,学生之间开始流行照大头贴,三五个一群,周末就跑到镇子上去照,女生居多,张元虽然住在镇子上,但是她不喜欢照相,自然也就不关注这些,还是课间,张元的好同桌宣传的,说上个周末二组和一组的那个谁谁谁去照大头贴了,照好直接能拿,不用等,怎么怎么方便,照片又是多么多么好看,看她那个心痒痒的劲头,恨不得现在就是周末,好拖着张元去照。被张元一句,你还有钱吗?给堵回来了。文文气哼哼地回了一句:“你等着,我这次回家就磨我爸去,我爸肯定给。”“怎么不找阿姨要?”“哼哼,我妈给了生活费就不会给别的了,我这兜里的三瓜两枣还是我从牙缝里省下来的。”文文趴在桌子上,生无可恋道。“可怜的娃。”张元摸摸文文的狗头,心里想的确是,一个住宿的初中生,一个星期20元生活费确实够了,足够了,特别的是吃食堂的,蒸饭,食堂给蒸,有菜的话,食堂也负责给你加热,可以这么说,你如果从家里带够了一周的菜,你这一周都用不到什么钱,前提是你不会出去小店天天这个零食,那个零食的,那样,再多的钱也经不住花。张元前世住宿舍的一年,米是家里带的,菜不是家里腌好的酸菜炒猪rou,就是榨菜炒猪rou,偶尔去外面打一餐的青菜,青菜五毛钱一份,一个星期下来都花不了几块钱,而那时的张元,家里给的生活费一周只有5-10块,从不会超过10块。即使这样,每周下来,张元兜里还有剩一点,所以说,其实,文文她妈给的20元确实是够了,不过张元不会这么说就是了,没吃过苦的孩子,根本不明白。张元转眼就把这事忘到脑后了,可她的同桌没忘了,一直心心念念的,这不,周末回家一趟还真的给她多磨了10块钱,“张元,你看,我爸给的,”文文把一张10元的纸钞拿在手里杨了杨,心情很好的说道:“我磨了我爸一个晚上,才给我的。我爸还叮嘱我,不要给我妈知道,不然又会被我妈说。”张元看着文文那张笑容洋溢的脸,心想,这可真是一个幸福的孩子,至少,此刻是。“好吧,既然你都有“资金”了,那我就舍命陪君子了。”“我就知道张元你最好了,那我们今天下课就去?”文文兴致勃勃道。张元看着文文那迫不及待的眼神,泼了她一头冷水,“不,周三下午去,那天下午最后一节刚好是体育课,可以提前走。你别想着其余时间我会陪你去。”“好……吧,其实……其实两天也不是不能等的。”“乖,看书去吧。”张元拍了拍文文的肩膀。“不看不看,人家正伤心呢。”文文肩膀扭了扭,又扭了扭。“好吧,你别忘记下堂课是数学小测。”“啊!!!!怎么这样啊,我最讨厌数学了!”张元就眼看着刚还伤心的文文立马就生龙活虎了,马上拿出数学书来翻,公式能记几条记几条,这佛教抱的,还真临时。第35章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。转眼间就到了期末考的时间,张元都还没感觉怎么过呢,这时间就刷刷刷的过去了。华侨中学的期末考很是与众不同,独树一帜。因为空间不够得原因,大型考试不能单人单桌。所以,校领导们就折腾出了一个很“奇思妙想”的主意,那就是初一,初二年级混合考。考试的时候,一半的初二考生往初一教室走,一半的初一考生往初二年级教室走。这样一来,想抄也不好抄了。不过有一点就是,初二年级的哪怕是成绩差点得都知道初一年级的知识,所以,如果你是初一级的考生,而你同桌的初二年级的考生脾气好的话,也许他/她会很乐意“教”你,如果运气更好点,你恰好认识这个学姐或者学长,那么恭喜你,撞大运了。不过,这个概率很小很小就是了,因为监考老师在盯着啊!第一天的期末考就考两科,上午语文,下午数学。张元刚从初二年级教室回到自家的初一三班,就听几个同学再讨论刚考得理解,是一段文言文。原文是这样的:王戎七岁,尝与诸小儿游。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,诸儿竞走取之。唯戎不动。人问之,答曰:"树在道旁而多子,此必苦李。"取之信然。其中一小问问的是取之信然的“之”,指的是什么,一个小填空题。张元在一旁满脑袋冷汗的听着同学们千奇百怪的答案,不知道被语文老师听到会不会呕血三升,这其实也不怪同学们,毕竟初一才开始接触文言文,小学学的都是还很浅显的四言律诗,一首诗就四句,还通俗易懂。不过,语文语文,看的就是平时的积累和的